第两百二十三章 盐湖城_末世来信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两百二十三章 盐湖城

第(1/3)页

  它是喧闹繁华之下的净土。

  它是众志成城的“魔鬼主场”。

  有人说,它是自由、民主到已经病态的米国最后的遮羞布。

  盐湖城。

  这个原本被黄沙侵蚀荒无人烟的贫瘠之地,从默默无闻,到举世闻名举办冬奥会,之所以发生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皆因两个字——宗教。

  作为一个宗教移民城市,也是“门摩教”的发源地,扎根于此的门摩教拥有全球教会成员人数超过1600多万,其中米国本土成员人数800多万人。

  门摩教教徒素来严守教规,富有开拓意识和吃苦精神,甚至被禁止吸烟喝酒及咖啡,他们的教义信奉以家庭为中心,充满了关怀与爱。在强大的凝聚力与信仰支撑下,他们创造了很多财富,并且他们严格奉行“什一税”(收入的十分之一上缴教会)。

  可以说,摩门教教徒的迁徙之路亦是他们给美国西部蛮荒之地带去财富的历程。

  在盐湖城的大街上,你可以感受纯粹的宗教氛围,也能体会到多元的文化交流,看似传统守旧,却又革故鼎新。

  坐在街道上,聆听着古老的传说,眼看这盛世景象,难免会有一种穿越时空的错觉。

  感觉自己根本不是到了那传说中花天酒地声色犬马的自由之都,而是来到了圣经中的伊甸园。

  拥有如此多虔诚的信徒,盐湖城当然也是米国犯罪率和离婚率最低的城市。

  在2007年,门摩教徒罗姆尼甚至角逐共和党总统候选人,还得到了不少的支持,证明米国大众几乎已经默认盐湖城是一个“神圣之都”,门摩教也得到了米国大众的广泛认可。

  著名的全球连锁“万豪酒店”也是门摩教的产业,这家酒店每个房间的床头柜里,都放着一本《门摩经》。

  此时此刻,不管是在米国街头,还是在超市的停车场,不时会见到一男一女,或两男、或两女,他们面带微笑、和颜悦色,问路人是否了解教义,然后递上一本小册子,诚恳地欢迎你参加他们的宗教活动。

  时间长了,人们都知道,他们是门摩教的传教士。

  他们沿街一家一家的敲门,向居民们不厌其烦的宣传他们的宗教,即使被拒绝,他们仍然微笑着致谢,而大众对他们也有着更加宽广的包容心。

  门摩教是“耶稣基督后期圣徒教会”的简称或者俗称。《门摩经》是该教的经书,所以该教又被称为“门摩教”。

  十六、十七世纪是欧美基督教各宗派兴起的时期,门摩教就是在那一时期诞生的。

  门摩教创始人约瑟夫·史密斯生在美国一个贫苦的家庭,他受的教育不高,恰逢遇到了“淘金热”,因此跟随父亲到加州淘金,成为第一批发财的幸运儿,还拥有了自己的农场。

  1830年,他受莫罗尼的影响,在纽约创建了门摩教,教徒的信仰之一就是一夫多妻制。

  这种“自由”的教义使得教会一经创立就吸引了大量的追随者,以至于发展得越来越壮大,从俄亥俄州到密苏里州再到伊利诺斯州,几乎到处都有门摩教的教徒。

  据约瑟夫·史密斯自称,大约在1820年,当他14岁时,看到了天父和耶稣基督的幻象。

  他们告诉他,世上尚无真正的教会,要他担当传教重任。

  1827年,他宣称一位叫做“摩罗尼”的天使向他显灵,责令他建立教会,并指引他去到纽约州他家附近的一座山里,找到埋藏了千年之久的金页。

  金页上镌刻着一种古代的语言,记录了北美古代居民的宗教生活。

  他靠着“上帝赋予的异能”翻译了金页,并在1830年将译文发表,称之为《门摩经》。

  这个教派的迅速发展在历史上是罕见的,当然受到了其他已经发展壮大宗教的打压。

  彼此的教会跟政府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在集体施压下,门摩教在发展的同时也受到了残酷的打击。

  创始人约瑟夫·史密斯多次被捕入狱,1844年6月27日,约瑟夫·史密斯与其弟在监狱候审时,一群愤怒的“民众”冲入监狱,将二人枪杀。

  约瑟夫·史密斯死后,教会发生分裂,布里格姆·扬(又称杨百翰)被其中的一派推选为新的教会首领。

  布里格姆·杨一生总共有17个妻子。

  成为二代教主后,因为他那“幸福又淫荡”的生活造人妒忌,加上他推行与主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wap.xygwh.cc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